香港高校有什么优势?
一、优势
1、连接东西方教育的桥梁。
3、获得更国际化的视野。
4、取得迥异于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
5、全面提升看待世界的价值观。
二、劣势
1、没有传统意义的班级、宿舍,没有奠定一生基础的上下铺兄弟情。
2、双语三文方面,繁体字不可持续,粤语环境基本是夹生,融入香港社会意义不大。
3、居住成本高昂,校园体验不足。
4、学费高,虽然比起欧美有优势,但是比起内地高校的学费、住宿费、生活成本费,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家庭条件普通,且没有获得全奖,不建议选择港校。另外,即使获得全奖,也需要时刻保持好成绩,次年才可持续,容易形成焦虑。
三、机遇
1、与欧美澳高校更多的交换项目,更多选择。
2、获得教授更专业的指导,师生关系更纯粹。
3、更便捷的国际交流。
4、如果是商科方向的话,香港作为金融中心,拥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如果是科技方面,大湾区也会有更纵深的职业历练腹地。
5、同等优势项目,例如交换和深造,竞争压力大大小于国内高校。
四、风险
1、与本地生的冲突和隔绝。
2、受到不良舍堂住宿文化的侵蚀。
3、在日常生活会遭遇港人莫名歧视。
4、意识形态方面,很容易受到来自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形成偏见。
在昨日(19号)上午,香港行政长官发布的施政报告中,公布了诸多关于引进人才和企业的措施,今后内地人才赴港门槛更低,名额更大,福利更好。在留学方面,以往港校本科以上毕业,可以无条件逗留一年,今后延长到两年;原本就读于港中深、港科广、北师港浸大的学生是无法获得香港身份的,今后可以获得。
还有新推行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才***将不设限额,成为永居后,退回买房多交的税等等。施政报告还着重提及了香港和深圳的创科产业发展互动远景,结合香港的人才***,相信未来内地和香港,特别是大湾区内地城市和香港之间的互动将更为频繁。
在香港本府和内地湾区的共同推动下,在湾区发展或者趁着港府的大力引进人才赴港发展或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管做哪种选择,毫无疑问,去香港上学都能为这两种选择带来优势。
香港硕士申请这两年非常卷,想提高拿offer的成功率,除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精准的择校定位和早准备早申请也非常重要。事实证明,早申请真的可以早拿offer!港智优L同学尽管只是双非背景,在港智优的早早规划下,精准的择校定位,具有个人特色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早早的收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con offer。
现在已经到了10月中,23fall开放了申请的港校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也将在11月开放申请。
港中大不仅有商学院早早开放提前批,而且对offer的审批也比往年更快,已经有不少学生收到了offer或者拒信。港大的商学院部分专业也结束了第一轮申请,开始了第二轮申请。不仅港府准备开始“抢人”,港校已经开始了“抢人大战”,卷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学校。
如果要申请港硕,请尽快抓紧,这种趋势下,学额一旦招满,申请通道也会提前关闭,早申请早拿offer!
香港通关恢复最新通告?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实施“来港易”***,对符合条件的入境人员豁免强制隔离检疫。入境香港前14天没有到过广东省、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的非香港居民,可以通过香港特区***网站预约“来港易”名额,每天只限额2000人。据最新消息,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施政报告》明确说明***正积极推进通关工作,他已要求各部门全面检视现时工作,创造通关有利条件,争取尽快与内地相关单位举行第二次对接会议。由此可见,相信香港与大陆双向通关很快就能实现的。
2021香港广东双向通关最新通知?
香港通关最新通告
最新消息,香港特区***公布实施“来港易”***,对符合条件的入境人员豁免强制隔离检疫。入境香港前14天没有到过广东省、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的非香港居民,可以通过香港特区***网站预约“来港易”名额,每天只限额2000人。
据最新消息,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施政报告》明确说明***正积极推进通关工作,他已要求各部门全面检视现时工作,创造通关有利条件,争取尽快与内地相关单位举行第二次对接会议。由此可见,相信香港与大陆双向通关很快就能实现的
没有啥最新通知,就是继续隔离政策,让香港好好检测病毒,在没有进行全民检测之前,先别谈论通关事宜,认认真真做全民检测。
基本上对于***检测,两地民众的看法不一样,咱们可是自觉多了,自愿配合,不自私,基本上所谓民主自由是不检测的代名词,本质为自私。
自10月11日起,广东省内企业机构工作人员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赴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的,可向广东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申请前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除外。持商务签注人员应通过香港“来港易”***前往香港,并自觉严格遵守相关主管部门关于防疫管理的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广东省试行恢复内地居民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是出入境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支持香港特区***加快恢复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下一步,出入境管理局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推动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地区人员正常往来,更好服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助力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广东双向最新通知。
内地—>香港
5月中旬起内地居民赴港可豁免14天强制检疫
当前,根据香港的疫情防控要求,由内地赴港的人士,必须在指定地点(家居、酒店或其他住所)接受14天强制检疫。部分人士可获豁免隔离,例如跨境货车司机、船员等,但须进行******检测并获得阴性结果。
随着疫情逐渐缓和、受控,香港特区***正一步步地推出放宽入境要求的政策。
“回港易”适用于香港居民,4月底开始扩展至其他省份
香港特区***推出的“回港易”***从2020年11月23日开始实施主要适用于身处广东省和澳门的合资格香港居民回港可豁免14日强制检疫。
拟回港的香港居民,须先通过“回港易”***的网上系统预约名额。经[_a***_]口岸回港人士名额每日3000个,经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则每日有2000个。申请人回港前14天内须没有到过香港、澳门、广东以外其他地区。
香港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央***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办事,认真履行宪制责任,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依法施政;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深圳GDP已超过新加坡和香港,是人才红利释放的原因吗?
的确是人口年轻历史包袱轻的红利,年轻意味着敢闯/敢试错,想当时深圳***引进的光启/华大基因被多少行内人及更有基础的大城市笑话及不看好就是明证。当能失败项目也有,关键是***敢于失败而不用背包袱。
应该是企业创新和出现了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日本丰田市就靠丰田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就支撑了一个城市。按发展规律以后一个超级公司垄断并支撑一个国家都有可能!未来将是超级公司的天下。
2017年深圳的GDP达2.2万亿元人民币,一举超越广州、香港、新加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毫无疑问,深圳经济能取得如巨大的成就,人才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依靠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人才红利释放的结果。
在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息息相关,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经济竞争首先是人才竞争,没有人才,发展无从谈起。
深圳一直重视人才的引入,制订了众多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如"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孔雀***”、"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支持实施方案"、"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深圳市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等。2017年深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总量约470万人,引进约90个孔雀团队、约26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当然,有人才还不够,还要有公正、公平、透明、高效的施政环境及相应的科研投入。而事实上,深圳的***效率在我国地方***中也是列前茅的。深圳在科研投入上更毫不吝啬。2016年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达的4.1%,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与韩国、以色列相当。高投入就有了高收获,2016年,深圳的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6%,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位。
广纳人才,巨量投入,政策得力,***高效,使深圳的发展得以突飞猛进。深圳还将一往无前。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郑直认为: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本身,我还需要指出一下,一方面深圳的成长速度必须得到肯定,但另一方面2017年深圳GDP超越香港新加坡其实有很多“侥幸”成分,更别提在经济成长质量和人均GDP上距离这两个亚洲小龙还有不小差距,鹏城人还应继续奋力学习追赶。
2017全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22438.39亿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包含R&D支出纳入GDP部分,对于深圳这样科创企业扎堆的地方,研发支出数字相当惊人的。
香港去年GDP增速3.7%,也很亮眼,但是港元对人民币汇率在2017年从接近0.9的高峰水平降到现在0.8左右,直接削平了香港GDP增速。何况香港人口只有730万,要远远少于深圳。
新加坡这两年GDP确实有所萎缩,但回落是他本身是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新加坡人口560万,甚至不到深圳的一半,以美元计价新加坡的人均GDP是5.2万美元,几乎是深圳的两倍。
深圳的人均GDP为2.71万美元,高于欧盟平均水平(2.56万),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是现状。
人才优势确实是深圳最大的优势,这里面包括两个层面: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作为移民形成的超大城市,40年的时间还不够深圳形成老龄人口的包袱。人口结构年轻,体制灵活,使得深圳能够突破广东省甚至国家的规定,不拘一格吸引人才。高学历、高技能、年轻化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使得深圳依靠互联网、金融等第三产业获得腾飞。据深圳市统计局,2017年深圳的“新兴产业”就占了全是GDP的40.1%,新兴产业的定义包括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可穿戴设备、健康产业等技术门槛高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