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人要来深圳住?
1、深圳之前房价比香港便宜,很多香港人在深圳买了房子,节***日会到深圳住;
4、在深圳有亲戚,经常到深圳走亲戚;
5、在深圳上班,需要住在深圳。
70年代去香港的深圳土著和仍然留在深圳的本地人,现在谁更富有?
去香港只能解决温饱;留在深圳的,改革开放前没饭吃,现在却富的流油。真的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笔者是混在深圳二十多年的外地人,在深圳认识了十多个正宗深圳土著(原住民)。他们有深一代也有深二代,在关外的基层***、居委会、国企任职的居多;也有无业但在村里工业区当所谓挂职厂长的,拿个几千块酬劳,帮企业摆平一些企业不好解决的小事杂事。
这些人中也有亲戚早年去了香港,但因文化水平一般,基本上处于香港低层,收入低廉,只能住公屋或棺材房笼屋,现状极惨。我一土著同事的大哥在香港无房,前些年在东莞买了套70平的农民房,还改成两套分给两个儿子,一家人已经很满足了。我公司附近城中村,有间大排档,鸡煲很好食,我们常去,老板兼大厨是本村人,去了香港,混不下去又回来讨生活的。
而还留在深圳的土著呢?说句不好听的话,出来上班纯粹是无聊,找点事做,好打发时间。每家几栋十几层的出租屋是有的,每年租金一百万算少的;村里每年分红也是有的;关内的土著就更富了。
听人说,就算你跟香港人关系很铁,他可以请你去酒楼消费,也不会请你去他家饮茶,点解?你懂的。
同样,就算你跟深圳土著关系好,他也不会请你去他家坐坐,你还是会懂的。
外人很难融入深圳土著的圈子。他们基本上是内部通婚,哪怕是从外市来的广东人,也很难跟土著通婚,至少我没见过一例。
我这个五十几岁的土著的回答应该可信度较高吧:我的村在深圳算是大村,有十几个生产队,六七十年代几乎每家都有人逃港,但那个年代的人基本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在港只能从事各种低下层工作,除极少数人通过努力成功的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财富外,多数人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为止,多数人都是一家人住几十平米的公屋,八十年代开始,他们都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拿回来帮父母家人建一栋三四层的楼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民房;后来在改革的进程中,多数的村都会分一块宅基地给香港的本村村民,他们得以回乡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收租改善生活;而本地土著有投资意识的,相当一部分都会借助改革的东风做生意或借钱建几栋楼收租(大叔我就是这样的人)再加上村的股份分红,当然是没去香港的土著比在香港的亲戚有钱了啦……
我用自己的例子回答你,我是深圳关外某条村的,一年一个人分红10几万,一家一年分红50多,家里3栋楼,一个月租金8万5。以前村里集资建小产权房,按每个家庭户都有分房,现在开发商和村委合作搞旧改,到时候每个人还要发120平方回迁房,早年去香港的亲戚,有一些赚到钱了,回来建了房子也衣食无忧,也有一些没什么成就的,香港生活成本逐渐变高,活不下去的了回到大陆,过的很苦了,没去香港的本地人,有分红,没穷人,一年下来的分红,还有旧改大猪肉足够吃一辈子了
这个要分开来看,70年代的深圳土著去香港发展,如果经过几十年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事业也是蒸蒸日上,这样有一定的成就,现在应该有一个好的现状,但也不能就说比留在深圳的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惊人的速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部分深圳本地人因地利的条件开始从事百货零售业,有些从事房屋的租赁业,部分从事制造业,开设工厂,进行加工贸易,他们这些留在深圳本地的也同样以高速的发展,为各自积累了很多资本,这部分留在深圳本地的土著,现在都拥有上亿的资产,而且深圳每个社区对土著还会以分红的形式每年给当地人一笔不小现金分红。
而反观那些70年代去香港发展的深圳土著,有很大部分现在处于贫困线,由于深圳土著本身就没有什么技能,到香港后也不能找到较高收入的工作,所以他们也没有多少资金参加各类技能的培训,所以他们一直只能从事低技术类的工作,这样就一直也拿不到好的收入,这样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因为资金的问题,也接受不到好的教育,于是他们的后代也同样从事低技能的工种,加上香港本身都是金融业与服务业为主的社会,金融业需要的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因此仅仅在服务业里留下少部份后勤岗位能容留低技能的人才,因此对于深圳的土著人到香港的发展是不理想的,部分家庭到现在可以说过的很惨。
而对于大多数留在深圳的土著人,在党和***的统一安排下,深圳本地人在将土地转出的时候,***已为他们建好安置房,而且每年都有红利可分,这些已经令那些70年去香港发展的土著人后悔莫及,这充分说明了深圳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充分说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深圳发展的,是符合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因此留着深圳的大多数人都比去香港发展的人强。